一、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已经成为趋势?
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已经成为趋势。近年来,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,配建储能与新能源“解绑”,转而成为独立储能的趋势愈发显著。这一转变不仅优化了储能资源的配置,提高了储能利用效率,还为储能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一、政策支持推动转型多地政府及能源管理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,明确鼓励和支持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。例如,山东省在2023年8月发布了《关于开展我省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成为首个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试点文件。此后,河南省、冀北电力交易中心等地也相继发布了类似通知,明确了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的具体要求和流程。这些政策的出台,为配建储能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。
二、转型背后的原因经济性考量:配建储能作为新能源场站的附属设施,其经济性一直备受关注。由于配建储能未进入电力市场,缺乏盈利模式,导致其利用率不高,经济性较差。相比之下,独立储能作为市场主体,可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,享受更多优惠政策,从而提高其经济收益。市场需求考量: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新能源消纳压力的增加,电网对储能的需求也日益迫切。独立储能作为可灵活调用的资源,能够在电力系统发生波动时及时响应,提供调节服务,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固运行。因此,市场对独立储能的需求不断增加,也推动了配建储能向独立储能的转型。
三、转型的具体要求规模要求: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,通常对储能的规模(容量/功率)有一定的要求。例如,山东提出功率不低于3万千瓦,冀北提出额定功率不低于10MW、额定功率下充放电时间不低于2小时等。并网电压等级要求:为了更好地发挥独立储能的调节作用,各地对独立储能的并网电压等级通常都有要求。如山东和冀北均提出改造后接入电压等级为110kV及以上或不低于35kV等。技术控制要求:在控制要求上,一般都需要具有独立的计量装置,并具备独立的自动发电控制功能,能够接收电网控制指令等。例如,河南要求配置独立的电力电量计量装置,能够实现对项目充放电电力、电量的独立计量功能,并具备省级调度机构联调测试和远程控制功能等。安全条件要求:为了保证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,各地对配储转独立储能的安全条件也提出了要求。如山东提出符合相关安全规范,设计施工等单位具备相应资质,消防管控满足有关条件等;河南则提出要满足安全及消防规定,配建复合型气体检测报警系统,具备完善的消防报警和防止复燃措施等。
四、转型面临的问题升级改造成本与收益问题: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升级,包括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、独立计量和控制系统的建设等。这些改造和升级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。然而,改造后的收益预期难以稳固预测,若改造的成本高于改造后的收益,可能面临得不偿失的风险。配储质量能否满足要求问题:早前新能源电站配储作为新能源场站接入电网的要求之一,配建储能的质量参差不齐。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后,需要以较高的频次响应电网的调度,因此其电池及控制系统能否满足相关要求值得关注。综上所述,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已经成为趋势。这一转变有助于提升配建储能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,促进新能源消纳和电力系统稳固运行。然而,在转变过程中仍需考虑升级改造、费用增加、运营安全等问题。因此,政府、企业和市场各方需共同努力,推动储能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。
二、储能电站投资收益
储能电站投资收益较为可观,尤其对于用电大户如工厂生产制造企业而言。一座独立储能电站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收益,以下结合具体案例与收益模式展开分析:
一、核心收益模式峰谷电价差套利以电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山东省为例,年均峰谷电价差达0.5元/kW·h。一座100MW/200MWh的独立储能电站,若全年运行300天、每天一充一放2小时,并考虑85%的充放电效率,年度套利收益可达:200MWh × 85% × 0.5元/kW·h × 2次/天 × 300天 = 2550万元。图:交大光谷储能电站套利模式示意图调频调峰服务收益调峰补偿:未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的区域,调峰补偿定价为0.15-0.8元/kWh,具体根据调整幅度、时间及电量测算。AGC调频收益:按调频里程给予0-15元/MW的补偿,各省市标准存在差异。容量补偿收入在政府指导下,通过单位容量补偿标准核算发电容量成本。以山东为例,容量市场运行前,发电机组容量补偿费用从用户侧收取,电价标准为0.0991元/kWh(含税)。一座100MW/200MWh的独立储能电站,年容量补偿收入约为600-800万元。图:交大光谷储能电站容量补偿机制容量租赁收入为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电站提供容量租赁服务,避免其自建储能增加资产投入。目前除河南省外,其他省份租赁费用无统一标准,通常根据市场化收益倒算。山东省内可按300元/kWh/年计算,一座100MW/200MWh电站的年租赁收入达:200MWh × 300元/kWh = 3000万元。
二、成本与收益测算(以100MW/200MWh电站为例)初始投资EPC工程建设成本:2元/Wh,总投入为4亿元。成本构成:设备安装成本:包括储能电池、电池管理系统(BMS)、能量管理系统(EMS)、储能逆变器(PCS)等。施工建造成本:建筑工程费、安装工程费及设备调试费用。运营成本电池组更换:使用寿命8年,第8年更换成本为1元/Wh,即2亿元。年运营费用:按初始投资额的2%计算,即800万元/年。年收入以山东省收益模式为例: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收入:2550万元/年容量租赁收入:3000万元/年容量补偿收入:600万元/年合计年收入:6150万元IRR测算基于16年使用寿命周期,项目内部收益率(IRR)为6.6%。图:交大光谷储能电站IRR测算模型
三、收益稳固性保障措施项目前期通过专业勘查设计与科学论证,优化技术方案,降低投资风险。项目实施严控施工质量,确保系统稳固安全,同时实现效率最大化。项目运营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测电站状态,及时排查风险与故障,控制运营成本,维持常态化运行。图:交大光谷储能电站运营监测系统
四、未来发展方向独立储能电站参与辅助市场服务是趋势,但需进一步完善各省市电力系统细则。当前收益渠道包括:容量租赁收入容量电价收入电力现货交易收入辅助服务收入其中,电力现货交易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仍是主要盈利模式。随着电网市场化推进,15分钟报价机制将进一步激发储能电站的调峰潜力。
三、河南新政:新能源严格配置储能!否则电网不得调度和收购其电量!_百度...
河南新政:新能源需严厉配置储能,否则电网不得调度和收购其电量河南省发改委近日印发了《关于加快我省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,其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与新型储能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。以下是对该政策中关键内容的详尽解读:
一、储能配置要求严厉配置储能:自2021年以后进入风光开发方案的新能源项目,必须严厉配置储能设施。这一要求旨在确保新能源项目能够与储能设施有效结合,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固性和可靠性。储能投运时间:储能不能晚于新能源项目的投运时间。这意味着,新能源项目在并网发电前,必须确保配套的储能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。电网调度与收购:对于未投运储能的新能源项目,电网企业将不得对其进行调度和收购其电力电量。这一措施确保了储能设施在新能源项目中的重要性,也促使新能源企业更加重视储能设施的建设和运营。
二、储能优先调度机制储能配比与时长:在同一区域内,储能配比高的新能源项目将享有优先调度的权利。同时,在储能容量相同的情况下,储能时长更长的项目也将获得优先调度的机会。这一机制旨在鼓励新能源企业提高储能设施的配比和时长,以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。未完成储能建设责任的处理:对于未按承诺履行新型储能建设责任,或未按承诺比例租赁新型储能容量的新能源企业,将按照未完成储能容量对新能源容量规模的2倍予以扣除其并网容量。这一措施确保了新能源企业能够切实履行储能建设责任,避免“只建不储”或“建而不储”的现象发生。
三、独立储能电站建设重点建设规模:河南省将重点建设容量不低于100MWh的独立储能电站。这些电站将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新能源项目提供稳固的储能支持。新能源配建储能电站的转化:新能源项目配建的100MWh以上
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
关于我们
                    
联系我们
热门广告
                    